韩国企业撤出山东调查 原材料工资人民币
青岛14家韩资珠宝饰品企业集体撤离回国的消息,再次让人们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带给中国经济的阵痛。经济导报记者从青岛当地一名曾给韩国企业做过培训的人士处了解到,上述韩企回国后将在全罗北道和益山市投资设厂,主要是因为当地给出的部分建厂费用援助、三年免税等优惠政策,以及韩美、韩欧签署自由贸易协议(FTA)带来的交易成本降低。
"这是世界经济波浪式发展必定会出现的现象。"9日,青岛社科院研究员郭先登向导报记者表示,在世界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状态的背景下,韩、日等国经济同样深陷囹圄,尤其是韩国。所以其调整对外投资政策,吸引对外投资企业回流。然而,毕竟这种集体撤离现象在我国国内尚属首次,其是否是韩资撤离潮汹涌而至的先兆,成为市场更为关注的焦点。为寻求韩企撤离背后的深层原因,了解企业诉求,看清行业走势,导报记者8日赶赴青岛。
退出仅是个例
8日,周末时光让胶州市中云工业园内比以往安静了不少,但权永道并没有休息,身为董事长的他,仍然穿着淡蓝色的公司制服,带着前来拜访的客户在厂区内参观。"办公室有床,住在公司。"权永道用简单的汉语对导报记者说道。青岛盛进注塑有限公司是他在2003年于胶州市一手创办的企业,至今已经9年的时间。长时间的居住让他对当地的感情深厚了不少:"现在只在过节的时候回韩国,而且回国后都有些不太适应。"
不过,并不是所有韩资企业都能够像权永道的企业那样留恋中国。就在数天前,14家在青岛从事珠宝饰品加工的韩资企业集体返回韩国重新投资设厂。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称,企业集体掉头是因为中国国内的经营条件大不如从前,同时韩国大力推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回国。由于青岛是韩资企业在中国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市场人士开始担心,会有更多的韩资企业撤离情况出现,进而发展为"撤资潮"。
"只可能是个别行业出现的现象。"对上述猜测,权永道持否定态度。他向导报记者表示,自己曾在韩国创业,对韩国推出的"企业回国支援方案"等优惠政策期望并不大,因为在韩国对中小企业和大型集团企业的政策区别并不大 ,中小企业发展受限。权永道表示,他的公司从一开始做注塑行业,后曾转型为办公家具,如今发展到同时涉及注塑与家具,从生产到销售,渠道已经较为成熟,如果回到韩国重新设厂,得从零开始,难度太大。
青岛托帕斯家具有限公司,是在青岛的另一家韩资企业,其董事长金恩贞已在中国呆了7年,两个孩子现都在青岛上学。她也向导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从事办公家具加工,劳动力需求大,而韩国本土劳动力紧缺,如果回国,对于加工型企业来说,无疑意味着雪上加霜。
长远看利大于弊
在郭先登看来,虽然出现了部分韩资企业集体撤离的现象,但这从长远来看,反而利大于弊。"转移的企业是受韩国政策吸引,但韩国本身是资源缺乏型国家,资本外流是不可抗拒的。"郭先登分析说,随着回国企业增多,其竞争会愈发激烈,进而再次促使企业出国寻求空间,而到那时,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已经成形,中国又会成为韩资企业争相拥入的市场。"现在出去14家,到时候会回来28 家。"郭先登说。
原材料工资人民币
虽然韩资企业撤离不能一概而论,但上述韩企负责人也向导报记者表示,中国吸引投资的优势确实正一点点减少。 "人工费上涨太多了。"权永道向导报记者感叹道,2003年他的企业刚创办时,工人的工资只有每月500元至700元左右,但是到现在已经上涨到3000元左右的水平。"平均每年的上涨幅度都在20%左右。"这无疑给企业增加了更多的负担。
金恩贞也表示,企业无论是在原材料还是工人成本上,都在承受着比以往更大的压力。"我们的产品主要出口韩国,当时在中国设厂是因为看好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等相对便宜。"金恩贞说,但如今在中国采购的原材料价格已经高出韩国,部分原料甚至需要从韩国进口,而工人工资最高的时候涨到了每月4000多元。
金恩贞说,以往每年公司都会向韩国总公司派遣员工工作学习一段时间,但是现在愿意去韩国工作的工人越来越少了,因为两边的收入已经比较接近。她表示,现在企业所处行业竞争激烈,如果工人的工资再多涨三成,企业恐怕难以承担。除了原材料、人工费上涨,人民币近几年的大幅升值也让这些韩资企业"受伤"颇重。
"我们刚来的时候人民币对美元是8.3,现在是6.2,差得好大。"权永道在纸上给导报记者算账,公司在国内采购用人民币,向国外出口则需按照美元定价签署合同,30万美元的订单做下来可能要损失四五万美元,只能放弃。"公司因此失去了不少老客户。"地方政府需主动应对显然,面对人工成本等优势的消失,加上本国政策的"诱惑",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撤资潮,但如何留住外商投资,也应该成为地方政府短期内亟须考量的问题。
"青岛的招商引资占到了全省的六成,这件事情的发生给地方提了醒。"郭先登向导报记者表示,政府需要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表现得更为主动。比如,在招商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引进企业实现地方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对外开放,研究对日韩招商政策问题,这样,山东才能具备建设中日韩贸易区的核心能力。
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青岛在与韩国本土的竞争中,也并非全处弱势。权永道和金恩贞均向导报记者表示,14家珠宝饰品企业回国后可以享受免税出口的优惠政策,从而减少成本,但它们的产品在中国出口已经可以享受退税政策,不存在税收上的压力。"而且现在看来,青岛的港口运输以及陆路交运物流还是很有优势的。"
权永道表示,如果想留住企业,青岛应该提供更多类似的便利条件。同时,对于下一步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上述韩企负责人也抱有更多的期望。金恩贞向导报记者表示,如果政府能够更为高效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公司运转会更为顺畅。权永道则用一个大大的波浪线画出了企业发展的轨迹,在他眼中,公司发展正在浪尖,冲向高峰。"如果我们在扶持政策、银行信贷上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