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图资产

天然气涨价传言为何能如此盛行?

发表于:2024-04-25 作者:陆图资产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4月25日,最近,包括西安在内的各大城市,纷纷出现天然气抢购风潮。这股风潮,肇始于中华工商时报25日一则"从4月起,国内天然气将大幅涨价"的报道。消息称,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元-3.5元/立方米区位,进而逼向

最近,包括西安在内的各大城市,纷纷出现天然气抢购风潮。这股风潮,肇始于中华工商时报25日一则"从4月起,国内天然气将大幅涨价"的报道。消息称,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元-3.5元/立方米区位,进而逼向4元大关。因此,西安市场普遍流传,目前的民用天然气价格,将由现行的 1.98 元/立方米

上涨到2.58 元/立 方米,甚至,还有传言称,会上涨到 2.96 元/立方米。

在抢购风潮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国家发改委终于出面辟谣,称涨价传言"纯属无稽之谈"。虽然,发改委的表态,或多或少会在一定程度上纾解天然气抢购风潮,但透过此次抢购行为,不难发现,天然气涨价传言为何能如此盛行?,仍有颇多值得思量之处。

涨价"传言"不堪一驳

尽管天然气涨价传言甚嚣尘上、影响甚广,但其实,按照目前的天然气价格机制,居民用天然气涨价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像油价一样,靠发改委的一纸通知就可以完成的。

必须要看到的是,目前天然气的开采权,同石油开采一样,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陕西延长石油四家手中,其中,中石油为主力,占比达八成以上。加之,天然气的输送管网,也掌控在这几家手中,只有到了终端零售商那里,才引入了一定的社会资本,因此,几乎可以说,天然气行业基本就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其垄断程度甚至还要高于石油产品的垄断程度。

对天然气行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目前的天然气价格,其实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井口价,即我们经常所说的出厂价,二是,城市门店价,此价格相当于其他商品的批发价,主要成本为管网运输成本,三是,终端零售价格,即普通老百姓需要直接面对的价格,比如,西安的1.98元/立方米。

一个"传言",为何就能掀起巨大的波澜?无他,盖因天然气并非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关乎民生的基础能源。虽然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只体现为"生活燃料",家家不可或缺,但是,天然气还应用在更广阔的层面,比如,一些工业企业的燃料、供暖企业的原料、出租车的燃料等等正如发改委相关人士所言,天然气价格的波动,对GDP影响甚大。有鉴于此,国家目前对于天然气价格实行的行政定价的原则,或者说,是"成本加成"的原则,即严格控制天然气的价格,如需调整,是需要慎重思考的,不能说涨就涨。

更重要的是,即便发改委已经下文提高了天然气井口价和城市门店价,但并不意味着零售价格立刻就涨。因为,按照价格法的规定,天然气、自来水等和公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商品",价格调整的时候,必须要在物价部门的主导之下,召开价格听证会,以决定价格是否调整及调整幅度。

比如,陕西上次居民生活用天然气价格调整,发生在2010年。当时,陕西省物价局就通过几个月的酝酿,召开了价格听证会。会上,邀请了消费者代表、企业代表、利益相关方、相关政府部门等多个方面的人士进行讨论,还由物价局监审部门出具了经调研形成的监审报告,对于成本等进行核算监审,以确定其是否到了不得不涨的时候。

现在发改委不但没有调整上游价格,物价部门也没有组织听证会,所以说天然气涨价的消息,"纯属无稽之谈",基本是准确的。毕竟,不管天然气价格机制多么被诟病,但在目前的定价机制中,发改委调整上游价格,而后各地物价部门主持价格听证会的流程,却是怎么也绕不开的。

涨价冲动一直存在

当然,此番涨价传言很轻易就被驳斥的事实,并不意味着天然气价格没有上涨的冲动。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由于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且价格相对低廉,这些年逐渐在很多领域替代原本的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使得消费增速远大于生产增速,所以,每到冬季用气高峰时节,很多城市就难以回避"气荒"。依照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基本原则,不难判定,如果产能始终不能跟上需求,涨价则只能是必然。同时,前段时间国家放开了汽车"油改气",而这一动作,也被很多分析人士视为天然气涨价的一个信号。

为缓解国内用气缺口,这几年来,天然气进口数量在逐年攀升。发改委公布的2012年度天然气行业运行简况显示,中国2012年全年进口天然气425亿立方米,增长31.1%,与此同时,国内产量为1077亿立方米。这就意味着,在2012年度,中国所使用的天然气中,30%左右的天然气,都是进口天然气。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天然气的进口数量,当然是越多越好,但在现行的价格机制中,对于中石油等企业来说,进口越多反而越糟糕。因为,从中亚进口而来的天然气价格,并非如目前国内这般低廉。

据媒体报道,由中亚进口而来的天然气,价格是与原油等产物挂钩,并依照季度或者半年度来调剂。比如,在原油价格为每桶60美元的情形下,海外天然气输送到霍尔果斯的价钱就要每立方米2.15元,再加上管网加价、门店零售加价,逼近4元关口也并非无的放矢。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是,主席近期在访问俄罗斯的时候,与俄完成了持续十余年的天然气供应谈判。根据中俄两国达成的备忘录条款,俄罗斯将从2018年起每年向中国输出380亿立方米天然气,此后最终供应量可能达到600亿立方米。中俄就天然气合作达成一致,必将极大缓解中国的天然气缺口,同时亦能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但是,进口量的增多,必然会猛烈冲击现有的天然气价格。

中石油2012年年报显示,天然气与管道板块经营亏损21.1亿元,其中销售进口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亏损约419亿元。如果依照目前的天然气价格,中石油肯定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而权威数据显示,在2010~2012年间,我国进口气价格上涨了68.6%,从而导致进口气国内销价和进口成本倒挂日益严重。加之近几年来CPI不断高企,多种因素之下,天然气价格的长期看涨,就只能是一种必然。

公众如何能不"恐慌"?

天然气价格倒挂的事实,并非是今天才有的,那为何以前都很少发生过这么大范围的抢购风波,而这次变成了事实呢?比如,2010年陕西天然气价格调整的时候,虽然也发生了排队购气的状况,但很快也就缓解了,更遑论像这次这样,很多人一买就是三五千元的天然气,足够好几年用。

显然,之所以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抢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传说中的涨价幅度太大了。2010年陕西天然气涨价,是由1.75元/立方米调整为1.98元/立方米,而此次的传言,信誓旦旦地称每立方米将涨0.6~0.8元,有的地方甚至会涨将近1元。按照这个数据测算,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可谓凭空多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此前的抢购风波之中,发改委等相关部门的表态,相对有些滞后,普通公众由于迟迟得不到权威消息,于是就选择了相信传言和跟风。一个重要的事实是,最近很多地方就已经分别召开了天然气价格听证会,其中有的地方每立方米就直接上涨了0.8元。此情此景之中,公众缘何能够不"恐慌"?

当然,某种程度上而言,天然气涨价的传言,其实更应该表述为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形成。最近几年,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的倒挂,使得有关方面一直在酝酿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甚至,国家发改委已经在广西等地进行了试点。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破除进口价格和国内自产价格的双轨模式,使得形成一个统一的天然气价格,同时,参考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变目前的行政定价办法,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场需求的价格体系。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频频有消息称,天然气定价机制,会在今年上半年出台,并在四五月份实行的可能性比较大。也许,正是在这种表态与口风之中,就逐渐演变为从4月1日起涨价的传言。而传言之中,也自觉地忽略了另一种风声,即,即便新的价格机制出台,也是先涨增量气,后涨存量气。

0